2018七月毕业, 如今已经过去三年半。说实话, 当年我内心对母校的评价十分负面, 却一直没敢回答这个问题. 我觉得自己拉胯是自己的错, 怎么能怪学校. 如今的我还是很拉胯哈哈哈, 申 PhD 两次没申上, 一度陷入抑郁.
我就是龙薏蘭的回答里大二去face++实习发表ICCV的同学, 如今这片文章已经1500 引用。在这里回答一下,也算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一个总结吧。
https://scholar.google.com/citations?user=2yAMJ1YAAAAJ&hl=en
其实这个答案, 我三年前就写过草稿, 一直没有发, 现在摘出来给大家看看:
大一确立目标: 走的是本科做科研目标出国读master/PhD的路线。 18 岁的懵懂少年大部分都是迷茫的,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思考人生了。CS本科的出路,大致分为几条:去industry做SE,国内读master/PhD,出国读master/PhD,创业。@李开复老师曾说过,“一个世界有你,一个世界没有你,让两者的不同最大,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“。我自认为对行业没有很深的理解,不适合创业。做一个engineer可能也会普普通通一辈子。出国读master/PhD扩展眼界积累学识,最有可能做出有价值的研究,于是就走上了科研这条路。
其实当时的认识是很浅薄的, 完全自己在闭门造车, 读了本李开复的鸡汤就感觉找到了人生的方向. 李开复读 PhD 后来一路提升飞快, 成为各大科技公司总裁. 自己就意淫同样的概念. 实际上对这些人生方向的 opportunity/outcome 理解非常浅.
以我现在的认知, 上什么学校的计算机根本不重要, 重要的是获取有效信息的渠道与环境. 我觉得计算机系老师教什么, 教的好不好, 同学厉不厉害, 都不重要. 现在互联网发达, 任何东西都可以自学, 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向什么方向努力.
- 我还在食堂啃包子听李飞飞关于深度学习ImageNet 的 TED talk时, 清北的同学们已经每天下课业余时间在北京各种 AI startup 做实习了.
- 我还在琢磨怎么申暑期实习, 清北的同学已经和国际接轨和 Stanford professor 做上summer intern了.
- 我在知乎上看到 xiaodi hou超低 gpa凭借 paper科研优势申到 caltech, 就觉得自己 gpa 低无所谓, 结果卒哈哈哈
这些都是自身了解信息匮乏导致的. 当身边的同学只有 10%有出国打算时, 你和他人交流, 优化自己计划就变得很难. 你需要去自己主动获取有效信息. 比如, 主动多和同行有经验的前辈交流. 主动认识优秀的同辈, 了解他们在做什么.
我的遗憾就是, 决定出国, 却没有把 gpa 处理好, 只顾做 research. 导致一直没申到 PhD. 这件事曾经对我打击很大, 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抑郁了. 好在现在已经释然, 开始了新一段旅程.